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多阶段生成对抗网络的单幅图像阴影去除方法
张淑萍, 吴文, 万毅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8): 2378-2385.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122146
摘要391)      PDF (2308KB)(315)    收藏
传统的深度学习阴影去除方法常常会改变非阴影区域的像素且无法得到边界过渡自然的阴影去除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提出一种新颖的多阶段阴影去除框架。首先,多任务驱动的生成器分别通过阴影检测子网和蒙版生成子网为输入图像生成相应的阴影掩膜和阴影蒙版;其次,在阴影掩膜和阴影蒙版的引导下,分别设计全影模块和半影模块,分阶段去除图像中不同类型的阴影;然后,以最小二乘损失为主导构建一种新的组合损失函数以得到更好的结果。与最新的深度学习阴影去除方法相比,在筛选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平衡误差率(BER)减小约4.39%,结构相似性(SSIM)提高约0.44%,像素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约13.3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阴影去除结果边界过渡更加平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熵驱动域适应学习的单幅图像阴影检测方法
袁园, 吴文, 万毅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7): 2131-213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122068
摘要314)      PDF (1610KB)(325)    收藏
跨域差异常常会阻碍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使其不能适应不同的数据集,为了提高模型阴影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监督域适应阴影检测框架。首先,为了缩小域间的数据偏差,采用分层域适应策略校准源域和目标域间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分布;其次,为了加强模型软阴影的检测能力,提出边界对抗分支以确保模型在目标数据集上同样可以得到结构化的阴影边界;然后,结合熵对抗分支进一步抑制预测结果中边界处的高不确定性,从而得到边界平滑、准确的阴影掩膜。与已有深度学习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客观数据集ISTD、SBU上的平衡误差率(BER)分别降低了10.5%、18.7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阴影检测结果具有更好的边缘结构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大数据上函数查询解答的复杂度分析
吴文莉, 刘国华, 张君宝
《计算机应用》唯一官方网站    2020, 40 (2): 416-419.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91618
摘要401)   HTML0)    PDF (436KB)(235)    收藏

函数查询是大数据应用中重要的操作,查询解答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为了分析大数据上函数查询解答问题的复杂度,首先,使用映射归约方法将函数查询语言归约到已知的可判定语言,证明了函数查询解答问题的可计算性;其次,使用一阶语言描述函数查询,并分析了一阶语言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使用NC-factor归约方法将函数查询类归约到已知的 Π Τ Q -complete类中。证明函数查询解答问题经过PTIME(多项式时间)预处理后,可以在NC(并行多项式-对数)时间内求解。通过以上证明可以推出,函数查询解答问题在大数据上是可处理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衰减式生成对抗网络的单幅图像阴影去除
廖斌, 谭道强, 吴文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9): 2712-271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20321
摘要412)      PDF (1327KB)(264)    收藏

图像中的阴影是投影物体的重要视觉信息,但也会对计算机视觉任务造成影响。现有的单幅图像阴影去除方法因鲁棒阴影特征的缺乏或训练样本数据的不足与误差等原因,无法得到好的阴影去除结果。为了准确生成用于描述阴影区域光照衰减程度的蒙版图像,进而获得高质量的无阴影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式生成对抗网络的单幅图像阴影去除方法。首先,敏感因子引导的衰减器被用来提升训练样本数据,为后续的生成器与判别器提供符合物理光照模型的阴影样本图像。其次,生成器将结合感知损失,并在判别器的督促下得到最终阴影蒙版。与相关研究工作比较,所提方法能有效恢复阴影区域的光照信息,可以得到更为逼真、阴影边界过渡更加自然的无阴影图像。利用客观指标评价阴影去除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多个真实场景下有效去除阴影,去阴影结果视觉一致性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区域配对引导的光照传播视频阴影去除方法
廖斌, 吴文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2): 556-563.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61227
摘要345)      PDF (1465KB)(248)    收藏
传统方法在处理自由移动相机捕获视频中的阴影时,存在时空不连贯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区域配对引导的光照传播阴影去除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特征向量的均值漂移方法分割视频,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检测出其中的阴影;然后,将输入视频帧分解成重叠的二维图像区域块,建立其马尔可夫随机场(MRF),通过光流引导的区域块匹配机制,为每一个阴影块找到最佳匹配的非阴影块;最后,使用局部光照传播算子恢复阴影区域块的光照,并对其进行全局光照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光照传播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阴影检测综合评价指标上提升约6.23%,像素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约30.12%,且大幅度缩短了阴影处理时间,得到的无阴影视频结果更具时空连贯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同态门限密码体制的投票协议
代小康, 陈长波, 吴文渊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4): 1036-104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102400
摘要405)      PDF (905KB)(427)    收藏
针对当前存在的投票协议普遍要求一个可信赖的管理机构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投票协议。该协议综合运用同态加密、门限密码体制、盲签名、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密码技术,在假设无人弃权或虽有人弃权但管理者不与其他投票人合谋作弊的情况下,消除了无可信第三方和健壮性共存的矛盾,同时满足了匿名性、合法性、健壮性、可验证性和无可信第三方等安全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虚拟化与数字仿真融合的多尺度网络复现技术
吴文燕, 姜鑫, 王晓锋, 刘渊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3): 746-75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81956
摘要562)      PDF (1193KB)(399)    收藏
网络复现技术是面向网络安全实验的效果评估平台与网络仿真系统的基石。针对网络复现的逼真性与可伸缩性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轻量级虚拟化、全虚拟化与数字仿真三种尺度融合的多尺度网络复现技术。首先介绍了面向三种尺度无缝融合的网络复现体系架构,然后重点研究了基于该体系架构的网络构建技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尺度无缝融合的网络构建技术所复现的仿真网络具有灵活、透明、并发的特点;此外,通过该技术所复现的仿真网络还具有高度可扩展性;最后,在所复现的大规模仿真网络上进行多种协议通信测试与简单网络安全实验,验证了该大规模仿真网络的实用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化与数字仿真融合的多尺度网络复现技术可作为创建大规模仿真网络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有效保留模型特征的自适应分层算法
李文康, 陈长波, 吴文渊
计算机应用    2015, 35 (8): 2295-2300.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08.2295
摘要470)      PDF (941KB)(391)    收藏

针对3D打印中已有自适应分层算法不能有效保留模型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和保留模型特征的自适应分层算法。首先,扩展了模型特征的定义,引入了模型特征丢失和偏移的概念;然后,提出了一种特征识别的方法,其识别模型特征的关键在于利用了模型特征出现的地方必然伴随着模型表面复杂度或切片轮廓数的变化这一性质;最后,在已有自适应分层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在特征附近用最小的分层厚度处理模型来保留模型的特征。在自主开发的软件Slicer3DP上实现了均匀分层、自适应分层和所提的分层算法,对比发现所提算法能有效解决模型特征的丢失和偏移,兼顾了分层精度和效率。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用于对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的3D打印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一类非线性方程组奇异解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季振义 吴文渊 冯勇
计算机应用    2013, 33 (01): 230-233.   DOI: 10.3724/SP.J.1087.2013.00230
摘要857)      PDF (561KB)(673)    收藏
针对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方程组雅克比矩阵奇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空间的牛顿迭代方法。给出了一个显式的计算对偶空间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偶空间作用于原方程组构造新的方程,使扩充后的方程组在近似值点的雅可比矩阵满秩,从而恢复牛顿迭代算法的二次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一般迭代3次计算精度就可以达到10^(-15)。所提算法丰富了代数几何中关于理想的对偶空间理论,也为工程应用中的数值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混沌云模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张朝龙 余春日 江善和 刘全金 吴文进 李彦梅
计算机应用    2012, 32 (07): 1951-1954.   DOI: 10.3724/SP.J.1087.2012.01951
摘要1115)      PDF (623KB)(737)    收藏
针对传统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寻优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收敛区域的缺点,引入混沌算法和云模型算法对PSO算法的进化机制进行优化,提出混沌云模型粒子群优化(CCMPSO)算法。在算法处于收敛状态时将粒子分为优秀粒子和普通粒子,应用云模型算法和优秀粒子对收敛区域局部求精,发掘全局最优位置;应用混沌算法和普通粒子对收敛区域以外空间进行全局寻优,探索全局最优位置。应用特征根法对CCMPSO算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CCMPSO算法的寻优性能优于其他常用PSO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